破傷風、白喉、百日咳相關疫苗(Td/Tdap)
◎疾病簡介
白喉 Diphtheria |
急性呼吸道傳染病,通常發生在十五歲以下沒有接種白喉疫苗的小孩,主要侵犯咽喉部,病童因白喉桿菌在鼻、扁桃腺、咽或喉部產生偽膜而引起呼吸道阻塞,白喉桿菌分泌的毒素可能引起感覺與運動神經麻痺、心肌炎和死亡,死亡率約為10%。 |
破傷風 Tetanus |
當一個較深層的傷口,被土壤、塵土、動物或人類糞便、或生鏽器具汙染,破傷風桿菌即有機會進入人體。在無氧的情況下大量繁殖後放出毒素而引起嚴重的神經、肌肉症狀,如牙關緊咬、肌肉收縮、四肢痙攣等。死亡率高達50%以上,尤其是新生兒及五十歲以上的老年人死亡率最高。 因此,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建議意外創傷高危險群,包括軍人、警察以及會接觸土壤、汙物、動物的工作人員,都應定期(每10年)追加破傷風類毒素以維持主動免疫力。 |
百日咳 Pertussis |
急性呼吸道細菌傳染,易侵犯五歲以下的兒童,會引起嚴重的陣發性咳嗽而影響病人的呼吸與進食。易併發肺炎、抽筋或較嚴重的腦部問題,75%死亡病例是一歲以下的小孩,尤其是六個月以下的嬰兒。病菌經常由兄弟姐妹或由父母帶回家散播給年齡較小的小孩。所以疾管署建議孕前婦女、嬰兒照顧者、醫療照護人員等高危險群,均應優先接種1劑新型三合一疫苗(Tdap),以預防百日咳的發生。 |
◎認識疫苗
白喉、破傷風、細胞型百日咳混合疫苗(DTP) |
主要使用於6歲以下的兒童。 |
白喉、破傷風、非細胞型百日咳混合疫苗(DTaP) |
是較新型的疫苗,減少許多因細胞型百日咳疫苗引起的副作用,主要使用於7歲以下的兒童。 |
白喉、破傷風混合疫苗(DT) |
不含百日咳之疫苗,可給7歲以下不適合接種百日咳疫苗的兒童使用。 |
破傷風、減量白喉混合疫苗(Td) |
是將白喉疫苗的劑量降低,以減低副作用,使用在6歲以上的小孩,做為預防白喉和破傷風的輔助免疫。一般完成DTP/DTaP疫苗接種的小孩,95%可以維持10年左右的破傷風、白喉預防效果,最好每隔10年追加一劑Td疫苗。 |
減量破傷風白喉非細胞性百日咳混合疫苗 |
是利用破傷風和白喉桿菌所分泌出來的外毒素,經減毒製成類毒素,與經過純化的百日咳抗原成份混合製成,主要用於青少年或成人的追加接種或補種,可同時提升該等對象對於破傷風、白喉及百日咳的免疫力;除保護個人,亦可降低罹患百日咳傳染幼童,造成嚴重併發症之機率。 |
◎自費接種建議
青少年 |
建議未曾接種者(尤其家中有嬰兒或孕婦),自費接種1劑Tdap。 |
成人 |
1. 對自身破傷風白喉百日咳相關疫苗接種史不清楚或是未完成基礎接種時,建議應先完成3劑的Td。 |
孕婦 |
不論過去的Td或Tdap接種史,每次懷孕應接種1劑Tdap疫苗,可在任何孕程接種。但為使母親抗體傳遞給嬰兒的接種效益最大化,建議於懷孕第28-36週接種; |
◎接種禁忌
- 先前接種白喉破傷風百日咳相關疫苗及小兒麻痺疫苗或對本疫苗任何成分曾發生嚴重過敏反應者。
- 接種含百日咳疫苗後7天內曾發生腦病變,且無其他可解釋病因者。
◎注意事項
- 患有進行性痙攣症或神經系統疾病者,宜於醫師判斷病情已經穩定後才注射疫苗。
- 發燒或正患有急性中重度疾病者,宜待病情穩定後再接種。
- 先前接種含破傷風疫苗後6週內曾發生過GBS者。
- 曾接種含破傷風類毒素疫苗後,發生Arthus過敏反應者,與次劑含破傷風類毒素疫苗應間隔10年以上再接種。
- 不適宜接種含百日咳疫苗者,可改接種破傷風減量白喉混合疫苗(Td)。
◎ 接種後可能發生的反應
- 接種部位可能有紅腫、疼痛現象,偶爾有食慾不振、嘔吐、發燒等症狀。上述反應,通常都是短暫的,會在數日內恢復,請勿揉、抓注射部位。
- 如接種部位紅腫十分嚴重或經過數日不退、出現化膿或持續發燒,請儘速就醫。
參考: 衛福部疾管署: https://www.cdc.gov.tw/Category/Page/MXy9TPGNNXMS_rzotG7xzQ